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資訊教育:從「數位學習」到「數位製造」,來談談【Fablab】!

前言:

談起數位學習,從早期的資訊融入、科技設備導入教室,一直到近年來的智慧教室、行動學習,數位化科技在個人電腦產品日益成熟下,以各式型態出現在我們的周遭,教育現場對於科技的影響衝擊,猶如海嘯般襲來;面對教學上的連結,教師不再只是培養個人利用技術的學習,更需要與教學同僚進行社群式的相互合作。



目前,台灣各地推廣「行動學習」的課程部分,我個人將它界定在學習性「創作」,長遠來看,除了科技設備的技術性應用能力培養之外,亦包含了「知識管理」的學習概念,在學習的創新部分,則較偏向「資料」型態的產出。為什麼要談「製造」,看似離教學現場非常遙遠的場域產出型態。事實上不然,2011年,美國總統奧巴馬先生,在新版的《美國創新戰略》指出,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其創新能力。透過公共和私營部門聯合,以加強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(STEM)教育的「創新教育運動」。


影片:Neil Gershenfeld 談數位製造的未來




什麼是STEM?

簡單的說,STEM就是利用在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的知識與技能,相互支持、互補、共同連結發展的關係。例如:從一個自然現象發現,為什麼杯子裡的熱水會變涼?在工程學則源於需要解決的某個難題,例如如何保暖?這兩個貌似不相同的問題,在本質上卻都是熱學中能量的傳遞問題。所以教學上就能夠從這個「本質」推展,將科學和工程問題有效地結合。STEM的教學不只是將科學與工程結合,更需要將學生學習到的零碎知識與動手實驗、操作的過程,轉變成一個探究各種問題的相互聯繫關係。在了解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時,不能獨立其中任何一個部分,只有在其中的交互碰撞中,去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性學習。


什麼是「數位製造」?

自造者時代: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
《Wired》前總編輯 Chris Anderson 在他的新書《Makers,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》中提到:新一波數位製造的影響力,將會遠遠超過十幾年前崛起的網際網路革命,從個人電腦時代,到網際網路出現,接著是部落格,乃至社群媒體當道。而目前與未來最明顯的浪潮,則是數位革命已延燒到了製造業。未來10年,我們將過去網路虛擬世界學到的,包括合作式的生產方式,應用到實體世界。

台灣遠見雜誌在專訪 Anderson 時,曾經提到《經濟學人》所形容引爆「第三次工業革命」的數位化製造,將可以快速製造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。 Anderson 更進一步指出傳統製造的三大缺點:

  1. 必須要有規模經濟,邊際成本才會降低。所以廠商必須要大量製造,才能賺錢;
  2. 製造生產的時間過長;
  3. 如果製造過程中發生錯誤,會造成廠商巨大的損失。


反觀「數位製造」則不受邊際成本影響,生產一個原型產品與一萬個的固定成本沒有太多區別,因此可以不需要大量生產。更不需要高資本投入設計、模具、大量生產、通路等支出。

近來「Maker」(創客;自造者)一詞,如雷震耳。「自造者運動」正是一場桌上型的數位製造革命。Maker 運動不只是一種生產方式的改變,同時也顛覆我們對「製造」一詞的認知,一般大眾也開始有機會參與「製造」的這項行為,更深入在「製造」過程背後的主軸,包含了創意、技能、事件(待解決的課題)、專案...等。除了開始從「個人」的角度看待「製造」,同時也在向外推廣數位和桌面製造的技術。每個人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與需要來打造專屬自己的作品,而數位和桌面製造技術,就是實踐人們的個性與創造性連結的技術之一。

在教學現場,我暫時稱之為「創造」能力的實現,是為了有別於「行動學習」的「創作」成果。在「行動學習」專案下的類載具教學,主要在課程知識的學習、應用與「資料」上的產出;當這類學習課程繼續延伸到「數位製造」,學生將從知識的整合過程,變成一位整合思維、設計與創造的製造者。在課堂上,學生可以透過各式數位機具,實踐動手製作的過程,透過「數位製作」,讓想法實現,將抽象、虛擬的理論內容與推測,透過製造與產出的過程去驗證,學習的產出將結合「資料」與「物品」的同時實現。


小學生的 Fablab教室!

我在《走遊科學教育館,深入《自造世代》!》這篇文章中提到:在自造者的世代,「Maker 」不再等於是「黑手」!「製造者」更不是「工人」的代名詞;透過「創造力」的培養,重新找回「創意」與「製作」過程的學習樂趣。「數位製造」在 Fablab 組織的推廣之下,迅速遍佈全球,集結許多「Maker」愛好者,台灣如 Fablab Taipei、Fablab Tainan(胖地)、OpenLab...等。



以現有的教學數位環境,創建小型的 Fablab 教室,不再是不可能與不容易實現的夢想,尤其是近年來教室大量數位化,自由軟體與電子積木(Scratch)的推廣,硬體上利用 Arduino 實現桌上型數位工具機的普及化。以我的 Fablab 教室為例,教室中除了利用原有的數位設備,還結合了 Arduino 及其各式傳感器、Arduino Shield、3D Printer (Prusa i3)、雷射切割(教室推廣型:XY-Plotter Robot Kit v2.0 +雷射雕刻升級套組)、智高與樂高積木遊戲,搭配不同領域的教材、課程,就可以讓學生實踐動手做的學習樂趣與 Maker 精神。



台北市市立大同高中汪殿杰老師,也有不錯的教學分享!供大家參考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