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走遊科學教育館,深入《自造世代》!

「代工已死,自製當道?顛覆製造業的思維,邀您一起來跟進!」~趁著連假的周末,到台北國立科學教育館參加了一場很特別的放映會《自造世代》!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由台灣人團隊所拍攝的紀錄片(影片詳細介紹連結),用細膩的觀察與表現呈現出來。片中訪問美國自造者運動主要靈魂人物、科技領域中世界級的思想領袖,探討這樣的運動將為社會經濟及製造業,如何帶來重大影響。


許多人也許會以為,Maker = 黑手?製造者 = 工人?影片中,提醒了我們在工業革命與資訊化革命後,人們漸漸失去的本能;因為大量的複製,我們正在流失的創意。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朱楠賢館長的一段話讓我深有所感:「近年來,我們的PISA科學、閱讀成績越來越好,都是前幾名;但是反觀以色列,排名都是在20幾名以後;然而,以色列在近10年內卻能培養10幾位諾貝爾獎得主,台灣卻無法?」近年來,不論是政府的教育改革,亦或是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行動學習翻轉教育!如果,我們要追求的只是成績、成效、績效...,而不是從觀念上,體制上的徹底改變,培養孩子的合作學習精神,面對問題的邏輯思考力。只是著重於學識或知識上的累積,是不足夠的。


這影片,不僅讓我看到國外許多Maker的神奇之處(真的會飛天鑽地),更重要的是Maker的精神:Maker需要透過社群連結、分享,鼓勵冒險、創新。而這些正是目前教育上最需要的「探尋」和「發現」的思維。(感謝顧樺的註解)。Maker已不只是所謂的在地製造,而是一種「態度」。如果你錯過了當天的活動,來欣賞這篇部落格的介紹吧!接下來的繼續閱讀,分享個人在教學課程上的一些拓展想法(以科技應用為導入的課程設計)。



圖:以科技應用為導入的課程設計


搭配Maker(創客)熱潮,Ardiuno(小弟的Arduino課程) 夾著開源、分享的特色,頓時成為寵兒。而在教育現場,老師們能做些什麼?也成為必修的課題。小弟不才,約略將自己的簡單想法,提出來與大家討論,也希望各位能提供我一些回饋,讓課程在設計時能夠更加精緻。在課程的初步,將聚焦在特色課程的發展部分,以科技應用為導入的課程設計作為拓展其他課程、領域學習的基礎(職業病使然)。相關說明如下:
  1. 第一階段:從遊戲積木到電子積木學習
    • 讓孩子透過遊戲積木,學習物體的物理特性與機械結構的概念。
    • 從電子積木的學習中,培養程式應用的基礎程序概念與基本邏輯架構。
    • 工具:Code.org、Scratch、智高積木(T131...)
  2. 第二階段:玩S4A,學控制!
    • 從學生的Scratch基礎,學習S4A,認識Arduino的基礎控制。
    • 利用S4A,簡單學習Arduino模組及其相關的設備控制技巧與作動原理。
    • 工具:S4A(S2A)、MeArm、S4A Sensor Board (motoduino)、Gigo 1247CN
  3. 第三階段:學習ArduBlock,玩遊Arduino!
    • 學習ArduBlock,深入了解Arduino的語法與控制。
    • 能利用Arduino進行機器人的設計、環境監控或實驗參數的收集或其他生活中的應用。
    • 透過BB車,玩中學Arduino模組及應用。
    • 工具:Arduino、ArduBlock、MeArmGigo 1247CNBB車
  4. 第四階段:從機器人,培養合作學習與跨領域整合。

希望藉由做中玩、玩中學的學習模式,讓孩子養成思考問體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透過合作、分享,培養知識以外的學習技能。


相關連結:
  1. OpenROV:http://www.openrov.com/
  2. ArduSAT:http://goo.gl/EwUsil
  3. ShapeWays:http://www.shapeways.com/
  4. Not Impossible Labs:http://www.notimpossiblelabs.com/
  5. 這裡有幾篇阿簡老師的實作經驗,非常值得大家認識Arduino在課程上的應用模式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